作者:李大奎翻乐股
\"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\",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,讲的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,使得韩信这位了不起的军事天才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,一代\"兵仙\"由此闪亮登场。
然,也正是贵人萧何,在吕后直接命令下,不惜扮演不光彩的负义角色,诱骗韩信到长乐宫被一帮弱不禁风的宫女用竹剑刺死,使得战功赫赫的一代\"兵仙\"含恨而终。
萧何何以背信弃义,对自己特别认可的军事奇才韩信采取如此不地道的方式诛灭?
他对韩信有知遇之恩,韩信也特别敬重他,两人与张良并称\"汉初三杰\",是汉高祖刘邦非常倚重的朝廷重臣,他们三位同心协力打下江山后若继续精诚团结守江山,不是更好更加出采?
其实不然,恰恰相反。
萧何也是迫于无奈,他只得听从吕后的旨意,将韩信诱到宫里被无情处死。如此,萧何才能躲过刘邦的猜疑,更主要的是,他们辅佐刘邦辛辛苦苦打下的汉室江山才有望复兴,老百姓不再陷于生灵涂炭之中。
实际上,萧何并非歹毒之人,也没想到自己成为文臣集团之首后,还得心狠手辣采取自毁形象的方式稳定朝局,自己和家庭才得到善终。
正谓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,打江山可以同心协力,守江山就得考虑\"功成身退\"了。
这说起来匪夷所思,不过二千多年的封建史就是这样阴差阳错。
想当初萧何拥立沛公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时侯翻乐股,他为了帮助刘邦取得军事上的最终胜利,意气风发地月下追赶有\"国士无双\"之称的军事人才韩信,使韩信如鱼得水在刘邦麾下得以真正效力。
正是大总管萧何的力荐,刘邦才登台拜将,以隆重的仪式加封韩信为大将军,可任性地负责整个军务。
韩信由此开启人生的辉煌篇章,成为战无不胜的军神,既奠定了自己\"兵仙\"的地位,又成功帮助刘邦战败楚霸王项羽,为开创大汉基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韩信的功劳,确系居功至伟。
只可惜,军事奇才韩信的情商与政治智慧却不怎么样,他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,高调请封张耳,还自立齐王,自行其是抗拒发兵,表现出分庭抗礼的合作状态。
这让猜疑心本就重的刘邦如何不担忧?只不过打江山时,本着\"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\"的现实需要,才豁达地重用韩信,一任他叱咤风云。
可\"高处不胜寒\"的韩信仍不警醒,还在刘邦面前自诩\"韩信带兵,多多益善\",老是强调刘邦带兵能力不如自己,以为只要自己忠心耿耿,终究会得到理解被信赖有加的。
如此不会说话还造成潜在威胁的韩信,刘邦可能一直善待吗?
显然不能。随着韩信的军事威望提升,刘邦对他只会感到如芒在背。
一当韩信帮他打下汉室江山,刘邦随便找个理由就剥夺了韩信的兵权,还贬为淮阴侯。这个时侯,韩信就应明白如何消除刘邦的猜忌,才是生存下来的上上之策。
遗憾的是翻乐股,不愿得体退出的韩信,其所作所为更让刘邦恐惧。
原来守边大将代王陈豨是韩信的手下,因派系斗争引发的信任危机逼得陈豨孤注一掷。悍然联合异姓王韩王信于公元前197年起兵造反,一时锐不可当,不到一月就渡过黄河攻占了聊城。
刘邦大惊,决定御驾亲征,临行前试探被贬的韩信可否随同前往。可韩信正伤感于刘邦对他薄情寡义的软禁,便称病不去。刘邦自个领军到达邯郸,恰巧又遇上扫兴之事,他召令英布彭越发兵相助,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却只派了几千人马象征性的回应了一下。
这让耿耿于怀的刘邦大为恼火,决定先拿下韩信立威,便密令守后方的吕后赶快与丞相萧何商议,找个理由杀掉韩信以警效尤。
素有大志的吕后求之不得,当即欢天喜地答应下来:陛下不必忧虑,韩信当日有兵权,似难制服,今闲居独处,一匹夫耳!何足为患?倘陛下有命,管教片时着韩信就擒,审有反状,杀之亦不难也。陛下又何患焉?
于是,蓄谋已久的吕后设下圈套,让韩信的门客栾说跳出来指控韩信早就联合陈豨图谋不轨,也有造反迹象。
吕后又召丞相萧何进宫,要求萧何想办法将韩信诱骗到长乐宫处死,因为韩信有刘邦赦令的\"三不杀\"免死金牌,得用特殊方式剿杀于钟室之内。
萧何闻言大惊,已然明白吕后早已得到汉高祖刘邦的授意,功成名就却不懂进退的韩信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了。
如果自己也不知趣,再为他说话,不仅自己的日子不好过,今后头上也会悬着一把刀,功勋集团都可能被一一清除,那时,好不容易打下的汉室江山又会是风雨飘摇,一片血雨腥风了。
一声长叹的萧何,明白被动局面已成事实,得审时度势为汉室天下计了!诱杀韩信,也就是吕后伙同刘邦设定的一箭三雕之策,既逼自己站队,又让自己背负骂名,还不费吹灰之力除去韩信这样视之为最大威胁的大功臣,从而一一绞杀那些掌握兵权蠢蠢欲动的草莽。
无可奈何的萧何只得当了刘邦吕后的一枚重要棋子,只有他这位伯乐以刘邦打了胜仗为由去诱骗韩信,韩信才会不设防的进宫朝贺。
果不其然,韩信一进宫,就冷不防的被宫女困于钟室之内,极为憋屈的被大钟罩住,最后死于宫女的竹剑之下。
韩信的惨死,让痛苦投下\"投名状\"的萧何背上出卖朋友的千古骂名,还不得不毁掉勤政爱民的模范丞相形象,心甘情愿被被功臣集团所孤立,被老百姓千夫所指。
自此,萧何完美的形象坍塌,逐渐成为贪财、自私的小人,不再受百姓爱戴。
不过,却让刘邦、吕后很放心,有他这样有污点的高级打工仔继续效力,汉室天下才会高枕无忧。
后来吕后专权,也对萧何优待有加,得到善终的萧何,他的儿子还顺风顺水继承了爵位。
只不过,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,其间藏着历史留给后人的一声悠长叹息,却是那样的悲壮与感伤!
皇室至上而又冰冷残酷的封建时代,像韩信这样功成名就的大功臣,如何避免功高震主,优雅的生存下去其实更为重要。若高调行事,还不愿功成身退,悲惨的结局其实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了。
就是没有知遇他的贵人萧何反水,韩信的最终命运也会不幸,只不过因缘际会,刚好是审时度势的萧何无奈背锅罢了!
是为鉴。
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